在电子设备研发与生产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测试是验证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核心环节。脉冲群测试仪通过模拟开关切换、继电器触点弹跳等场景产生的瞬态脉冲群,检测设备在干扰下的稳定性。 一、测试前准备:环境与设备校准 环境要求 屏蔽室:避免外界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尤其高频脉冲测试时)。 温湿度控制:温度20℃±5℃,湿度≤70%,防止设备因静电或冷凝损坏。 接地系统:确保测试仪、被测设备(DUT)及耦合网络共用同一接地端,接地电阻≤0.1Ω。 设备检查与校准 外观检查:确认测试仪、耦合/去耦网络(CDN)、容性耦合钳等无物理损伤。 自校准:通过测试仪菜单启动自检程序,验证输出电压、脉冲频率等参数精度(误差≤±5%)。 负载匹配:根据被测设备阻抗(如50Ω或1kΩ),选择匹配的负载电阻或终端器。 二、七步操作流程:从接线到报告生成 步骤1:连接测试系统 电源端口测试: 将CDN的L/N/PE端子分别连接测试仪输出、被测设备电源输入及接地端。 示例:使用测试三相电机控制器时,需将L1/L2/L3/N/PE端口全部接入CDN。 信号端口测试: 通过容性耦合钳将脉冲群注入信号线,钳口需紧贴线缆外皮。 注意:耦合钳与CDN不可混用,否则会导致测试失效。 步骤2:设置测试参数 电压等级:根据标准选择测试电压(如电源口±2kV,信号口±1kV)。 脉冲频率:通常设为5kHz或100kHz(高频测试需确认设备支持)。 脉冲宽度:标准要求50ns(±30%),无需调整除非特殊需求。 极性:选择“正极性”“负极性”或“交替极性”以覆盖最严苛条件。 同步模式:若需模拟电源相位相关干扰,设置同步角度(0°-359°)。 步骤3:启动预测试 单脉冲验证:以低电压(如±200V)发射单个脉冲,用示波器观察被测设备响应(如电源波动、信号误码)。 参数微调:若预测试中设备出现异常(如重启),降低电压或频率重新测试,定位临界值。 步骤4:执行正式测试 连续脉冲群注入:按设定参数发射脉冲群(通常每组15ms,间隔300ms,共5组)。 实时监控:通过测试仪屏幕或上位机软件观察输出波形、被测设备状态(如指示灯、通信数据)。 示例:测试工业PLC时,需同时监控数字量输入/输出、模拟量信号及通信总线状态。 步骤5:记录测试数据 自动存储:测试仪支持本地存储或SD卡导出测试日志(含时间、电压、频率、设备响应)。 截图功能:保存关键波形图(如脉冲群注入前后电源纹波对比)。 技巧:使用上位机软件可生成带时间戳的详细报告。 步骤6:分析测试结果 合格判定:被测设备在测试期间无功能丧失、数据错误或硬件损坏即为通过。 失效定位:若测试失败,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定位问题(如电源滤波不足、信号线屏蔽失效)。 案例:某医疗设备在±4kV测试中显示屏闪屏,经检查发现电源线未加磁环,增加后通过测试。 步骤7:生成测试报告 模板填写:根据标准要求填写测试条件、设备信息、结果判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