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电 放 电 发 生 器 | 输出电压 Output voltage | 0.2-- ± 20 kV ± 5% ( 可方便升级至 30kV) 正 / 负 Positive/Negative |
放电形式 Discharge modes | 接触放电 Contact discharge 空气放电 Air discharge |
工作形式 Operation modes | 放电时间间隔可以设置在 0.05 ~ 99.99s 之间,可设置成单次,20PPS 放电等各种操作方式 |
放电电容/电阻 Energy storage capacitance, resistor | 150pF /330 Ω (可换各种阻容套件) |
放电电流上升时间 Current rise time | 0.7 ~ 1ns |
群 脉 冲 发 生 器 | 输出电压 Output voltage | 0 ~± 4500V 正或负,正负交替 Positive or negative ,Alternative |
脉冲频率 pulse frequency | 1kHz---300kHz ± 10%, 连续可调 |
内阻 Source impedance | 50 Ω± 20% |
脉冲前沿 Rise time of a pulse | 5ns ± 30% |
脉冲宽度 | 负载特性阻抗 50 Ω Pulse width at 50 Ω | 50ns ± 30% |
负载特性阻抗 1k Ω Pulse width at 1k Ω | 35 ns----150 ns |
脉冲串长度 Burst duration | 1—255 个可调 |
脉冲串周期 burst period | 典型 300mS ( 0.15—9.99 S 可调,调节精度 0.01S ) |
EUT 耦合 / 去耦网络 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 | 内置,单相三线输出 AC220V,50/60Hz,max 16A 16A Built in,1phase-3wire, 16A |
周 波 跌 落 发 生 器 | 电压变化范围 Range of voltage variations | 0% ~ 110% |
切换相位设定 Switching phase of voltage variations | 0 °~ 360 ° 或异步 |
电压变化的持续时间 Duration of voltage variation | 1—9999半周 |
电压变化的间隔周期 Internal time of voltage variation | 1—9999 半周 1 ~ 9999 Adjusted |
电压变化的重复次数 Times of voltage variation | 1—60000 次 Single ~ 60000 |
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操作细节:
一、测试前准备
环境条件确认
温度和湿度:确保测试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符合标准要求。一般来说,温度应保持在(23±5)℃,相对湿度在(30~60)%之间。这是因为环境温湿度可能会影响静电放电的效果以及被测设备的电气性能。例如,过高的湿度可能会导致静电消散过快,而过低的湿度则可能使静电积累过多。
电磁环境:测试应在远离强电磁干扰源的地方进行,如大型电机、高频发射设备等。因为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正常工作,或者与静电放电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连接与检查
接地:将接地端可靠接地。良好的接地是确保测试安全和准确的重要条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备的要求,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Ω。可以通过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电源连接:根据发生器的电源要求,正确连接电源。在连接电源之前,要确保电源的电压、频率与发生器的额定值相匹配。例如,如果发生器的电源要求是220V、50Hz的交流电,就要使用符合这个规格的电源。
放电电极检查:检查放电电极是否清洁、完好无损。如果电极上有污垢、磨损或变形,可能会影响静电放电的效果和准确性。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签蘸取适量的酒精轻轻擦拭电极,以去除污垢。检查电极是否尖锐,如有磨损可以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更换或修磨。
耦合板检查(如果有):对于一些静电放电发生器,会配备耦合板。检查耦合板的外观是否有划伤、破损,确保其表面平整且干净。如果耦合板上有污垢或损伤,可能会影响静电放电的耦合效果。
二、测试参数设置
选择放电模式
接触放电:这种模式下,放电电极直接与被测设备的特定点(通常是导电部分)接触,然后施加静电放电脉冲。适用于模拟人体或其他物体直接接触设备时产生的静电放电情况。在操作时,要将放电电极垂直放置在被测设备的表面,并施加适当的压力,以确保良好的接触。
空气放电:放电电极靠近被测设备,但不与之接触,通过空气间隙产生静电放电。这种方法用于模拟人体或物体靠近设备但不接触时产生的静电放电情况。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持放电电极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符合标准要求。
设置放电电压
根据被测设备的静电耐受度标准,设置合适的放电电压。常见的静电放电电压有2kV、4kV、6kV、8kV等不同等级。例如,对于一般的电子消费产品,可能会采用4kV的静电放电电压进行测试;而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工业设备,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的电压,如8kV甚至更高。
设置放电次数和频率
放电次数:每个测试点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放电,一般为10-20次。这是为了模拟实际环境中多次受到静电放电的情况,并且通过多次测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被测设备的抗静电能力。
放电频率:设置每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被测设备的特性和测试标准来确定。例如,对于一些恢复时间较短的设备,可以将放电频率设置为较高,如每秒1次;而对于一些恢复时间较长的设备,则需要适当延长放电间隔,以确保设备在每次放电后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测试过程中的操作
被测设备的放置与固定
位置摆放:将被测设备放置在绝缘良好的测试台上,避免设备与地面或其他导电物体接触。如果被测设备较大,需要使用绝缘支架将其支撑起来。同时,要确保被测设备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静电放电操作。
固定方式:如果被测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可能会移动,需要使用绝缘夹具或胶带将其固定在测试位置上。但要注意,不能使用金属夹具,因为这可能会导致静电泄漏或引起其他干扰。
静电放电操作
接触放电操作
将放电电极缓慢靠近被测设备的指定点,直到电极与设备表面接触良好。在接触的过程中,要避免对被测设备造成物理损伤。
按下发生器上的放电按钮,施加静电放电脉冲。在放电过程中,要保持电极与设备的良好接触,持续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通常为几毫秒)。
松开放电按钮后,缓慢将电极移开被测设备。注意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看是否出现故障或异常现象。
空气放电操作
将放电电极靠近被测设备的指定点,保持规定的距离。在接近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任何部分不要接触到被测设备和放电电极。
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静电放电。在放电过程中,要保持电极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稳定,并且电极不要晃动。
放电完成后,将电极移开,观察被测设备的反应。
四、测试后操作
清理现场
设备整理:关闭电源,将放电电极、耦合板(如果有)等配件从被测设备上移开,并妥善放置。清理测试台上的杂物和残留物。
数据处理与报告生成
数据分析:对记录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被测设备在不同放电电压和模式下的故障率、恢复时间等信息。例如,如果发现某个设备在4kV的空气放电模式下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可能是该设备的防护设计在该方面存在不足。
报告编写:根据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测试目的、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部分。